新聞分類
伴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煤炭業走過了黃金10年,淘汰落后產能成效顯著,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資源綜合利用取得新進展,大型煤炭企業集團快速發展。中煤平朔堅持采礦與復墾并重的科學發展方向,走出了一條煤炭企業循環發展之路。
芳草連天,百里高原掩映在綠樹層林之中,這是走入晉北黃土高原中煤平朔集團有限公司露天煤礦的第一印象。
多年來,中煤平朔通過消化吸收引進的技術,創造性地實施露天井工聯合開采,成功應用硬頂板、硬煤層條件下的綜采放頂煤工藝,目前已成為我國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露井聯采億噸級煤炭生產基地。
從建礦初期的年產1500多萬噸原煤,到2006年年產量達到近6000萬噸,再到2010年底,原煤年產量突破1億噸,中煤平朔成為我國第二個年產億噸原煤的大礦區,同時也成為我國首座露井聯采的單一億噸級礦區。在產量不斷增長的同時,中煤平朔堅持科學發展,圍繞綠色采礦、循環發展和復墾綠化,開啟了一場“綠色探索”。
綠色采礦帶來跨越發展
大規模露井聯采,開啟了綠色采礦之路,使中煤平朔成為煤炭資源回收率最高的煤炭企業
2002年,根據煤炭市場變化和礦區資源稟賦條件,經專家論證,國家批準中煤平朔自行設計的安家嶺煤礦項目由單一露天開采調整為露井聯合開采,打開了一扇綠色采礦之門。“綠色采礦就是用最小的代價,開采出最多的資源”,中煤平朔規劃發展部主任楊靖毅對記者說。隨著安家嶺露天煤礦的試生產,以及井工一、二、三礦的相繼投產,2006年,平朔礦區通過創造性地實施露井聯采技術,對露天礦無法開采的“邊角料”實施井工開采,極大地提高了資源回收率。
綠色采礦還包括工藝的改進。站在安家嶺露天煤礦參觀臺上,向山腳望去,巨大的電鏟和輪胎直徑近4米、載重200多噸的巨型卡車,在近10平方公里的采煤作業面上轟鳴穿梭。順著楊靖毅的指引,記者看到一車車原煤被源源不斷地運送到礦坑邊的半固定破碎站。他說:“這樣破碎后再用帶式運輸機全封閉地運到洗煤廠,既省能源,又環保。”據了解,中煤平朔采用的“單斗電鏟—卡車—半固定破碎站—帶式輸送機”露天生產半連續開采工藝,機械化程度達到100%,露天礦資源回收率達到96.2%。
在井工一礦的入口,驅車穿越大約7公里的斜井隧道后,便可來到該礦地下綜采工作面。這里距地面約300米,空氣中夾雜著侏羅紀時代便已凝結的煤層硫化物的氣味,但并不刺鼻。兩臺功率750千瓦的排風機24小時不間斷地運行,以保證井下作業空間正常換氣。井工一礦綜采黨支部書記劉偉對記者說:“井工生產采用綜采放頂煤回采工藝,工作面回收率達到85%。”
循環工業實現變廢為寶
綠色采礦串起了中煤平朔的循環經濟,不僅節約了能源資源,還為企業帶來了額外的收益
“循環工業就是把煤炭資源用好用盡”,楊靖毅說。中煤平朔打造以煤炭開采為基礎,以煤矸石及煤系伴生礦物綜合利用為重點的煤—電—硅鋁—煤化工—建材工業產業鏈。
“建設坑口電廠就是要把煤矸石‘變廢為寶’”,楊靖毅說。早在2003年,中煤平朔就與山西國際電力集團公司合作建設坑口煤矸石電廠,裝機規模70萬千瓦,將劣質煤和大量煤矸石就地轉化為電力能源,變輸煤為輸電。電廠每年可就地消耗煤矸石150萬噸以上,為企業創效8000萬元以上。矸石電廠發電產生的余熱取代燃煤鍋爐,為礦區和職工生活區帶來了穩定可靠的熱源;發電時產生的灰渣,通過發展粉煤灰產業實現了變廢為寶。在這條產業鏈上,中煤平朔利用自有知識產權技術建設的首個年處理20萬噸粉煤灰資源化綜合利用示范項目,可年產4.26萬噸白炭黑、9.88萬噸氧化鋁。項目預計2012年底建成投產。
在礦區,到處都需要水。而對于干旱的黃土高原,水顯得尤為珍貴。為此,中煤平朔開展了礦區水資源綜合利用。“礦區灑水車里裝的都是中水”,中煤平朔黨委宣傳部長傅萬明介紹說。中煤平朔將安太堡、安家嶺區域內的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地表水等水資源經過收集處理后進行重復利用,每年可置換清水574萬立方米、節約費用574萬元,極大地緩解了礦區水資源短缺的難題。
過去,因煤泥水分太大無法直接銷售,只能和矸石一起排棄,不僅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而且嚴重污染了礦區環境。針對這一問題,中煤平朔組織有關技術人員與廠家合作開發出國內首臺專門用于回收煤泥的加壓過濾機。他們將煤泥與煤混配后,通過汽車運往神頭電廠,既保證了附近電廠的燃煤供應,又為公司拓寬了銷售渠道,提高資源回收率。每年可回收煤泥500多萬噸,為企業創造效益近8億元。
如今的中煤平朔,礦聯石材廠把很多能加工利用的石頭加工成了石材;在新型建材公司,粉煤灰、爐渣和煤矸石等廢棄物也變成了環保的空心磚。
復墾綠化串起和諧生態
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同步進行,新型工業與現代農業在傳統礦區并行,中煤平朔努力打造著新時代的綠色煤炭企業
從建礦以來,中煤平朔就將綠色復墾與礦山開采同步規劃、同步實施。站在安太堡西排土場的山坡上,正東方向是萬畝生態復墾區。
據統計,截至2011年底,中煤平朔累計投入18.5億元,復墾綠化土地9萬余畝,復墾率和排土場植被覆蓋率分別達到了50%和90%以上。復墾引種87個品種,建立了草、灌、喬、木復墾種植的立體模式,形成了采礦、排土、復墾、種植一條龍生產作業方式。
“平朔礦區的水土流失在逐年減輕,原來荒蕪的礦區在開發之后,復墾區的土壤肥力、水土保持和植被品種較開發前均有所提高。”中煤平朔環保部主任賀振偉說。如今,經過改造后的礦區,成了野生動物的樂園,常有野雞、野兔、狐貍等動物出沒,共有60多種動物在此棲息。
同時,以土地復墾為主線的“農—林—牧—藥—生態旅游”產業鏈已經初步形成。近年來,在礦區復墾土地上已累計投入1.5億元發展現代農業和生態旅游,建成日光溫室300座,智能溫室16000平方米,人工湖8萬平方米,庫容17萬立方米,年出欄4000只肉羔羊的養殖場一座。種植黃芪1000畝,安置失地農民110人。去年年底建成的智能溫室已培養出25萬株蝴蝶蘭,供應北京花卉市場。為高起點發展農業項目,平朔公司還與泰國正大集團聯合建設了50萬只蛋雞、20萬頭生豬及3000萬只肉雞產業鏈項目。
?。ū疚恼抡?月10日《經濟日報》)